既然不能速速至于此,向山也只好静下心来。
所幸,到目前为止,“厉鬼”
也只是一个幻觉而已。
除了让向山的心情变糟之外,也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坏处。
按照陶恩海所说,向山最先要做的,就是重新收摄念头。
按理来说,觉照自身,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,乃是冥想的基础。
任意一个内功有成的高手,都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念头。
而依照科学的方式来讲,内功之道起步的时候,开创者们就在想办法为“自我意识”
提升权限。
先意识到“自我意识并非身体的主宰”
,然后才能“提升权限,成为主宰”
。
代表表层意识的部分,会因为神经网络的重构,而与更多的功能产生直接的联系。
借助古老宗教的意象,先虚构一个“悬置的高位”
,将“自我”
从世间抽离出来,置于这高位之中,冷眼旁观——这便是古老修行与现代内功的接合之处了。
将原理明明白白的说透了,便更能驾驭自身。
至少内家之道的开创者,是这么觉得的。
作为内功绝顶之人,向山本不应该有这种症状。
但依着陶恩海的意思,向山的问题在于“悬置的高位”
之上,那个“冷眼旁观的自我”
发生了解离。
先贤认为,俗人难免颠倒妄见,以为自身是净的,是以要“观身不净”
,觉察自身不洁之处才好。
这是“有用”
的。
但先贤又以“金刚”
来比喻锻炼到极致的心智,言菩萨之大心,坚固不能破坏如金刚也。
而依着现代科学的研究,人类的意识中,并无这般的模块。
不管是作为共性的海量数据,还是作为个性的最后几十兆数据,人类的心同世间万物一样,并无殊胜之处。
若凡尘万事万象是梦幻泡影,那么心亦是梦幻泡影之一。
没有什么不能化去,没有什么不能崩解。
而向山的问题就在这里。
非是人格解离,但确确实实,本应抽离出来,以旁观者视角观察自身的“我”
本身,出现了偏差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