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还没来得及回答,诸葛亮就从旁边插嘴说:“刘使君跟孙将军从来没见过面,怎么能轻易投靠呢?”
鲁肃笑着说:“您哥哥子瑜是江东长史,跟我关系很好,我可以带您去江东,既可以跟您哥哥见面,又能跟孙将军一起商量大事。”
诸葛亮这才对刘备说:“现在事情紧急,我愿意去见孙将军,跟他合谋抵抗曹操。”
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了,只是等着鲁肃来邀请,才说出来。
刘备点头同意,诸葛亮就跟着鲁肃上了船,一起去江东。
这时候曹操已经进据江陵,准备往东走。
孙权在柴桑屯兵,观望局势。
鲁肃带着诸葛亮去见孙权,孙权起身迎接,把诸葛亮请进座。
诸葛亮看孙权方脸大口,眼睛有精光,觉得他不是一般人,就开始跟孙权说:“天下大乱,将军起兵占据江东,刘豫州也在汉南收众,跟曹操一起争夺天下。
你们俩志向相同,真可以说是无独有偶啊。”
慢慢引入话题。
孙权皱着眉头问:“现在曹操带着百万大军顺流东来,要么跟我打仗,要么跟我讲和,到底是和还是战呢?”
诸葛亮回答说:“曹操平定了河北,消灭了很多诸侯,又攻破了荆州,威震四海。
就算有英雄,也无处施展。
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,将军您自己想想办法。
要是能拿出吴越的兵众跟中原抗衡,就早点跟曹操断绝关系;要是做不到,就干脆按兵不动,投降曹操,还能苟且偷安。
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,心里却犹豫不决,当断不断,大祸就要临头了。”
用反激的话。
孙权听了脸色都变了,问:“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?”
诸葛亮接着说:“田横一个齐国的壮士,都能坚守道义不辱,何况刘豫州是汉室的后裔,英才盖世,大家都仰慕他。
就算事情不成功,那也是天命。
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曹操呢?”
再激再厉。
孙权听了也激动地说:“我不能拿着全吴的土地和十万甲兵去投降曹操,我已经决定了。
只是刘豫州刚遭遇失败,怎么能抵抗曹操呢?”
诸葛亮说:“刘豫州虽然在当阳刚失败,但还有关羽的水军,有一万多人,刘琦的江夏战士也有一万多人。
曹操从远处来,疲惫不堪,听说他追刘豫州,日夜行军三百多里,这就是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。
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,荆州百姓被曹操逼迫,不是心服。
所以曹操不是不可战胜的。
将军要是能选拔猛将,统兵数万,跟刘豫州同心协力,一定能打败曹操。
曹操打败了肯定会往北退,荆州和吴就势盛了,鼎足形成,就在这一举了。”
还是三分决策。
孙权听了高兴地说:“先生的高论,让我很佩服,我愿意跟刘豫州一起抵抗曹操。”
于是让鲁肃带着诸葛亮出帐,去跟诸葛瑾见面。
诸葛瑾字子瑜,就是鲁肃说的江东长史,是诸葛亮的哥哥,在东吴避难,就侍奉了孙氏。
这兄弟俩见面,肯定有一番密谈,就不多说了。
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,就召集大家开会,商量出兵。
这时候曹操派人送来一封信,孙权打开一看,信里说:“最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,旌旗南指,刘琮投降。
现在我准备了八十万水军,希望跟将军在吴地一起打猎,将军您好好考虑。”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