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夺青少年
毛主席说:“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,也把‘和平演变’的希望,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。
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。
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、普遍地、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。”
毛主席指示我照办,毛主席挥手我前进。
声势浩大的“争夺青少年”
运动在第五中学展开。
第五中学的操场上,黑压压地坐满了学生。
学生的前面有十几个人,站在课桌上,正在燕飞。
只有一个人,没有燕飞,是个女同学,魏姐班的,她怀孕了。
燕飞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常用的一种体罚手段,亦称“喷气式”
,“坐土飞机”
。
文革初期流行的批斗方式。
在批斗会上,强制性地按扭住被批斗者的头、颈、背部,使其上肢和下肢呈90度,乃至更甚;把被批斗者的两只胳膊向后上方或向侧伸直,如同喷气式飞机翘起的两个翅膀似的。
头部向地,臀部高撅;同时在胸前还给挂上黑牌。
时间长了,颈脖勒出血痕,腰酸背痛,血脉不畅,四肢僵直,严重时会发生生命危险。
正在燕飞的人大多数是第五中学的学生,他们不是盗窃犯,就是强奸犯或流氓犯。
主席台上,公安机关依次宣读燕飞者的罪行。
每当宣告停止时,台下就有人领着喊口号,“无产阶级专政万岁!
夺取争夺青少年的伟大胜利!”
。
口号声此起彼伏,响彻云天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