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枣乡记忆”
的新设备。
头戴
vr
眼镜的游客们在虚拟的老枣林里穿梭,可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大学同学发来的消息,配图是城市繁华的夜景和闪烁的霓虹:“你看看你现在,和那些守着老古董的人有什么区别?”
她咬着嘴唇,望向窗外,真实的枣林在烈日下静默,与虚拟世界里绚烂的光影形成强烈反差。
抽屉深处,被注销的学位证书复印件上,校名的烫金字在昏暗的光线下微微发亮。
建军在
“传统农耕智慧研究站”
的实验室里,显微镜下的枣树苗细胞切片泛着奇异的光泽。
他戴着白手套的手微微颤抖,面前放着新培育的杂交枣树苗的检测报告。
助手推开门,带来一个坏消息:“陈博士,新培育的树苗在盐碱地测试中,存活率不足
10%。”
他摘下眼镜,揉了揉疲惫的双眼,窗外,试验田里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枣树苗,在风中显得格外脆弱。
手机屏幕亮起,是国外科研机构发来的合作邀约,条件优厚得让人心动,可他的目光却落在实验室角落
——
那里摆放着从陈家洼老枣林采集的土壤样本。
矛盾在一场暴雨后彻底爆发。
连续三天的倾盆大雨,让园区部分新建的数字化设施因防水措施不到位而损坏。
游客们举着手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负面视频,“非遗数字化就是个噱头”
“陈家洼园区徒有其表”
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。
与此同时,邻村新建的建材厂正式起诉小虎,称其新型建材的外观设计与该厂产品高度相似。
老槐树下,村民们围坐在一起,议论纷纷:“当初就不该搞这些洋玩意儿,还是老法子靠谱。”
深夜的窑洞,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。
王建国把合作高校重新拟定的规划书摔在桌上:“他们要拆了老窑洞建什么沉浸式体验中心,这不是胡闹吗!”
秀兰默默擦拭着父亲留下的枣木刻刀,泪水滴落在刀刃上:“老祖宗的东西,经不起这么折腾啊。”
小虎一拳砸在炕沿上:“我倒要看看,他们凭什么说我侵权!”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