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读诗经之三三《雄雉》
思君与忧世:《诗经·邶风·雄雉》赏析
《诗经·邶风·雄雉》原文如下:
第一章
雄雉于飞,泄泄其羽。
我之怀矣,自诒伊阻。
第二章
雄雉于飞,下上其音。
展矣君子,实劳我心。
第三章
瞻彼日月,悠悠我思。
道之云远,曷云能来?
第四章
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。
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
细究《雄雉》:穿越千年的思念与批判
《诗经·邶风》中的《雄雉》,宛如一幅承载着悠悠情思与社会百态的历史画卷,以其质朴文字、精妙手法,在岁月的洪流中流传至今。
诗中以雄雉的飞翔和鸣叫开篇,如同一根丝线,串联起女子对远役丈夫的无尽思念,同时裹挟着对统治者的严厉批判,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矛盾。
下面,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,领略其独特魅力。
第一章:起兴寄思,孤独自伤
首章开篇,“雄雉于飞,泄泄其羽”
,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跃然纸上。
诗人描绘雄雉舒展羽翼,在空中自在翱翔,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生命的光泽,其姿态轻盈且洒脱。
这一灵动的画面充满动态美感,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简单刻画,更象征着女子丈夫曾经的活力与自由。
在往昔的时光里,丈夫或许也能如雄雉般自在出行,陪伴在女子身旁,给予她依靠与温暖。
然而,现实却如同一把利刃,将这份美好无情地斩断。
“我之怀矣,自诒伊阻”
,女子毫不掩饰地直言对丈夫的思念,这份思念如同一团迷雾,弥漫在她的心头,挥之不去。
她满心忧愁,甚至开始自我埋怨,觉得这份思念是自寻烦恼。
实际上,这看似自我责备的话语,恰恰深刻地反映出她对丈夫远行的无奈与孤独。
诗人运用比兴手法,巧妙地将雄雉的飞翔与丈夫的远行关联起来,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,不露痕迹地将女子独处时的寂寞与对丈夫的思念融入其中,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。
第二章:闻声念人,忧思愈深
“雄雉于飞,下上其音”
,承接首章,继续以雄雉为核心意象。
这次,诗人将笔触聚焦于雄雉的鸣叫,那高低起伏的声音,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神秘的语言,回荡在空旷的天地之间。
在女子的心中,这雄雉的鸣叫象征着丈夫的音讯。
然而,残酷的现实却是丈夫久役未归,如同石沉大海,音信渺茫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