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读诗经之一二五
采苓
采苓采苓,首阳之颠。
人之为言,苟亦无信。
舍旃舍旃,苟亦无然。
人之为言,胡得焉?
采苦采苦,首阳之下。
人之为言,苟亦无与。
舍旃舍旃,苟亦无然。
人之为言,胡得焉?
采葑采葑,首阳之东。
人之为言,苟亦无从。
舍旃舍旃,苟亦无然。
人之为言,胡得焉?
《采苓》作为《诗经·国风·唐风》中寓意深刻的诗篇,凭借简洁质朴的文字,向世人敲响了抵制谗言的警钟。
诗歌围绕采撷植物的场景展开,将对谗言的批判和对正义的呼吁巧妙融合,在反复咏唱间,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社会思考。
下面,让我们通过逐联与整体相结合的方式,深入领略这首诗的独特魅力与深邃内涵。
一、逐联赏析
第一章
“采苓采苓,首阳之颠。”
诗歌开篇,运用起兴手法,描绘出一幅在首阳山顶采集苓草的画面。
在连绵起伏的首阳山上,采集者穿梭于苓草丛中,专注地进行采摘。
这看似简单的劳动场景描写,不仅为全诗营造出一种质朴而清新的氛围,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谗言的批判。
“人之为言,苟亦无信。”
诗人笔锋一转,从采苓场景过渡到对谗言的评判。
“人之为言”
指的是别人传来的话语,“苟亦无信”
则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这些言论的态度——不可轻信。
诗人清楚地认识到,谗言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箭,一旦轻信,就可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。
“舍旃舍旃,苟亦无然。”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