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昊打了个响指,“老家带来的新鲜菜,晚上让您几位尝尝我的手艺!
“
一屋子人全乐了。
周元武笑得最大声,他搓着手说,“老陈啊,赶紧把手续办利索喽!
我这馋虫都被勾出来了,就等着吃小楚种的菜呢!
“
陈永年扶了扶眼镜,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,“走走走,现在就去南锣鼓巷。
我那院子里的枣树今年结得可稠,正好摘点给你们当零嘴。
“
将近一个小时后,四人终于赶到了南锣鼓巷。
午后的巷子显得格外幽静,宽不过一丈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发亮,泛着乌青的油光。
陈永年和周元武并肩在前面带路,同时给楚昊介绍着周边情况。
“小楚啊,这条巷子有八条胡同,我那院子在第三条,门牌号是丙43。
“
陈永年说着掏出钥匙晃了晃,“这数字好记,你可千万别把家门给忘了。
“
楚昊一边应着,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。
自行车铃铛声,搓衣板拍打声,评书广播声此起彼伏,就连路过的大黄狗低沉的呜咽声,都让他感到无比新奇。
“喏,前面就到了。
“
陈永年指着不远处,“咱这院子斜对面就是东城区27粮店,买粮特别方便。
诶——黄老师,忙着呢?“
说话间,陈永年朝隔壁一个正在报摊前翻书的青年挥了挥手。
那青年闻声回头,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笑着应道,“陈教授好久不见,您那院子还租不租了?“
“呵呵,不租了,今天带新主人来认门。
“陈永年说着,用钥匙打开了身后那扇斑驳的黑漆木门。
楚昊看了看缺了一角的蓝底白字搪瓷门牌号——丙43。
以后,这就是他的家了!
吱呀呀——
大门被推开,几人跨过被自行车轮磨出凹槽的门槛,进入了院落里。
陈永年指着院落西北角靠墙的枣树笑道,“看到了吧?大枣已经熟了,结得还不少呢。”
紧接着压低声音,朝隔壁努了努嘴,“不过小楚,你住进来之后可得防着点,就刚刚和我打招呼那位,是中戏刚来的黄昆黄老师,经常有他的学生去串门,时不时趴墙过来偷摘大枣。”
一旁的周元武补充道,“这附近挨着中戏,而且有不少师生都在这边租住。”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