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条约的核心内容是:允许苏联在这三个国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,驻扎红军部队。
面对苏联红军黑洞洞的炮口和陈兵边境的强大压力,这三个小国根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,只能捏着鼻子,含着眼泪,在条约上签了字。
苏联的军队,就这样“合法地”
开进了波罗的海三国。
第二步:制造“危机”
,扶植傀儡。
到了1940年夏天(那时候法国已经快不行了,希特勒的注意力都在西线),斯大林觉得时机成熟了。
他开始指责波罗的海三国政府“违反互助条约”
、“进行反苏活动”
、“组织反苏军事同盟”
。
紧接着,苏联向这三国发出了最后通牒,要求它们改组政府,允许更多的苏军进入。
在苏联的武力威胁和政治压力下,波罗的海三国的合法政府被迫垮台。
取而代之的,是在苏联“指导”
下成立的、由当地亲苏分子组成的“人民政府”
。
第三步:“人民的选择”
,并入苏联。
这些新上台的“人民政府”
,一上台就干了三件事:宣布本国为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”
;举行“议会选举”
(当然,候选人基本都是共产党或其外围组织推举的,选举过程也毫无公正可言);最后,新当选的“苏维埃议会”
一致通过决议,请求“自愿加入”
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大家庭!
1940年8月初,苏联最高苏维埃“欣然接纳”
了这三个“兄弟共和国”
的“请求”
,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,就这样“和平地”
、“自愿地”
并入了苏联版图,变成了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。
这场“和平演变”
的戏码,演得真是滴水不漏,既达到了吞并的目的,又在表面上维持了“自愿加入”
的假象。
可怜这三个刚刚独立了二十多年的小国,就这样再次失去了主权,重新回到了“老大哥”
的怀抱,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苏联统治时期。
(第3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