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德勒的雨来得突然。
我们刚走出旅馆,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,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激起一片泥腥味。
我退回屋檐下,看着灰蒙蒙的天空,雨幕中远处的佛塔只剩下模糊的轮廓。
"
晦气!
"
老张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"
这鬼天气,还怎么去考察?"
老邻居却盯着手机屏幕,眼镜片上反射着微光:"
国内专家回邮件了。
那个瓷盘...有问题。
"
"
假的?"
我问。
"
不完全是。
"
老邻居把手机递给我,"
釉料成分检测显示钴料中含有缅甸本地的矿物成分,但烧制工艺确实是明末的。
专家推测可能是永历朝廷流亡期间,在缅甸临时搭建的窑口烧制的。
"
老张凑过来看手机:"
这么说,是真品?"
"
但款识是后加的。
"
老邻居指着邮件中的一段文字,"
大明嘉靖年制这几个字是后来刻上去的,为了抬高身价。
盘子本身应该是永历时期的,但并非官窑,可能是随行大臣的日用器皿。
"
雨小了些,我们决定按原计划去城郊的几处古迹看看。
玛丹昨天提到的废弃佛寺尤其让我在意——那里或许会有线索。
叫了辆破旧的出租车,我们沿着泥泞的公路向北行驶。
车窗外,雨中的稻田泛着银光,偶尔能看到农夫披着棕榈叶做的蓑衣在劳作。
司机是个沉默的缅族老人,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缅甸戏曲。
"
就是前面那座山。
"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