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这阴郁的晨雾还未散尽,在洛阳老城的青石板路两侧,已经飘起阵阵早餐的香气。
老张不会吃,但善于闻,抽着鼻子就循味跟踪而去。
忽然,他驻足在一家支着黄布幌子的铺子前,那里竟然有七口大陶瓮在泥炉上咕嘟作响,老板娘正在用长柄铁勺搅动奶白色的浓汤。
"
三碗牛肉汤,饼丝多放!
"
老张扯着嗓门喊,他倒是熟门熟路,看来的确来过洛阳。
这时我才看到,案板上摞着半人高的锅盔,老板抡起厚背刀"
咔咔"
切着饼丝,碎屑溅在褪色的蓝围裙上,估计这些碎渣,一天也能积攒一大桶。
于是,我们围着木方桌坐下,牛肉汤也随即上来了。
只见热汤浇在金黄的饼丝上,还没有化开的少量牛油凝成琥珀色的花,光看就知道能量满满。
老张口味很重,直接往汤里撒了一大把青蒜苗,吸溜得震天响,直嚷嚷,"
论填饱肚子,这才是真正的吃法!
"
我心想,“待会和他说话要注意,要不被熏死。”
汤铺老板娘端着笸箩过来,热情地推道,"
嫩们尝尝现炸的咸食,配汤正好。
"
我一看,焦黄的野菜团子盛在桐叶上,一看就是老做法,赶紧拿起一个放到嘴边咬了一口,咬开是槐花拌着玉米面的清香。
他俩也是,赶紧拿起来吃,味道真是喷香喷香的。
就在这时,隔壁桌的白胡子老汉突然开口道,"
后生,你们是来收老物件的吧?"
他这一说到把我们三个吓了一跳,还以为遇到了什么能掐会算的神仙,暗道,洛阳真是卧虎藏龙的地方,在这小小的早餐铺里也能碰上一个能掐会算的大师。
老邻居赶紧说道,"
您老眼尖。
"
老汉哈哈一笑,说道,“听你们的口音不是本地的,有点像京城话话。
像你们这些从大地方来的,来我们这干什么?多半是为了来我们这里收古董。
我们这历史悠久,文物古迹最多,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,我猜你们也不例外。”
我们这才放下心来,原来不是遇到什么能掐会算的大师,只是遇到善于察言观色的老人了。
"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