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人群中,大部分人都有着典型的欧洲面孔,但也有几位来自中东和亚洲的人士夹杂其中。
然而,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前排坐着的那位白人老头。
他身着一袭唐装,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只见那老头正全神贯注地用放大镜仔细检查着手中的拍卖目录,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珍贵的宝物。
他的动作缓慢而专注,透露出一种对艺术品的深入理解和热爱。
而在他的身旁,一个戴墨镜的亚裔女子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她大约三十岁出头,身材高挑,穿着一套剪裁利落的黑色套装,显得干练而优雅。
她左手腕上戴着一只品相极好的清代翡翠镯子,那镯子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,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。
"
看那个镯子,"
老邻居在我耳边说,"
故宫流失的那批里有一模一样的。
"
拍卖会准时开始。
前几件都是欧洲油画和家具,直到第七件拍品,才出现中国文物——一组元代青白瓷碗。
我们按兵不动,看着它们被一位德国收藏家以高价拍走。
第十二件拍品掀起了小高潮:一件"
宋代龙泉窑青瓷"
。
当工作人员掀开绒布时,老邻居猛地抓住我的手腕。
那是一件凤耳瓶,釉色如翡翠,造型端庄——但我们在故宫见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器物。
"
赝品,"
老邻居咬牙道,"
仿的是故宫那件。
"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件赝品最终以两百三十万欧元成交。
看着那位唐装老头兴奋地上前验货,我胃里一阵翻腾——这么高调的赝品交易,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阴谋。
中场休息时,我们注意到墨镜女子一直在用手机拍摄会场。
她似乎对某位工作人员使了个眼色,那人便悄悄离开了大厅。
"
不对劲,"
老张低声说,"
我去看看。
"
他假装去洗手间,实则跟踪那名工作人员。
我和老邻居则继续观察墨镜女子。
她走到角落打了个电话,虽然声音很低,但我还是捕捉到了几个词:"
海关替换今晚"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