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那将军的意思是……"
"
如果有诚意,就叫你们楚国皇帝来谈,本将军自会写信请示吾皇万岁,共同商议此事。
"
风启最终扔出饵。
……
只要大殷肯坐下来谈,使臣的任务就是圆满完成,何况风启的最后的那番话,明明是很有和谈意味的建议,此事大大有门儿,楚国的使节心中暗喜的离开了,而这边藏在屏风后面的罗颢、若薇还有其他人都走出来。
"
军、军师,他们……他们不会真的全体自焚吧?"
江将军拉住周维的衣袖,他有点被刚刚那个楚人震撼了,还真没看出来他们楚人有这等气魄,这等勇气,并不是原来印象中的废物熊包嘛!
"
楚人轻狂,这评价还真不假。
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扔。
"
江将军:"
嗯?"
周维:"
如果楚国皇帝有自焚的魄力,还会把派去前线的十二万大军抽回,自顾自的守自己家门口?还会闭门关城,甚至与你们破釜沉舟打一战探探虚实的勇气都没有?在邺城里,城防军、禁军加满城青壮劳力怎么也有二十几万啊!
"
江将军:"
可是那人刚刚他说……"
"
将军,"
周维语重心长,"
文人的话,书生意气,不要当真!
"
众将:"
……"
瓮中捉鳖
就这般,和谈像一丝曙光,让楚国在这黑暗的沉闷的压得人喘不过来的杀气中,看到了一丝希望。
两方互派使节来回走动数次,争吵数次,威胁数次,只为了一件事--商议和谈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。
和谈是假,要把楚国皇帝调出城来才是真,可自古以来,两国和谈也不见得非要皇帝亲身出马才行,何况是楚国那个熊包又胆小的皇帝,他怎么肯出壳呢?所以大殷这边放出话来了,说他们大殷皇帝陛下接到了风将军的信,已经同意要亲来主持这场和谈,一方是皇帝亲来,那另一方,你总不能派一个大臣出来吧?
两个皇帝要面对面的谈判,先别说谈什么,这首要的问题是保证自家皇帝陛下的安全--彼此信不过,所以在和谈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上双方争执了许久。
吵了足足几个回合,最后定在城外千水湖中心的太平亭上--为了此次和谈,楚国特意派工匠在湖中心盖了一座四下不沾的亭子,取名太平。
大殷皇帝将从湖东岸启程,大军守候在东岸,楚国皇帝从西岸乘船,大军守在西岸,太平亭上,除了两位皇帝还有他们彼此的谈判团,各自随行不超过三人。
约定的时间,罗颢他们到达千水湖,从岸边就能看到湖心的太平亭上空无一人没有埋伏,也能看到遥遥的西岸,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楚国兵,据说那个胆小的皇帝把他的三万御林军都拉出来保护他了,这还不放心,五里外还有三万城防军在随时待命。
而罗颢这边的东岸上,只有五千骑兵。
"
紧张么?"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