嬴政挑了挑眉,没有出声拒绝,只是静静地看着她。
林幼微微笑着,开始讲述:“1890年,一位婴儿出生在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之中。
他父母的仁慈,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他的名字叫,亨利·诺尔曼·贝修恩,但他有个更为咱们华夏人民所熟悉的名字,白求恩。”
嬴政和天幕上下的百姓不由得皱起眉头,不明白林幼微为何要花时间介绍一个外国人,尤其是在谈论对“洋人”
的看法时。
这名唤作“白求恩”
的洋人,为何能被华夏人民所熟知?
“白求恩大夫少时学医,成绩优异,毕业于多伦多大学。
后来经过考试,他成为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研究生,并在入校的第二年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。
往后几年,他发明改进了十二种医疗器械,还发了十四篇挺有影响力的论文。
成为了一个在胸外科享有盛名的医生。”
嬴政和天幕下的众人们听到这里,心中更加疑惑。
林幼微如此详细地介绍这位外国医生的成就,究竟是为了什么?他们如今只知道这个洋人听起来好像是个挺厉害的医者。
“1935年,白求恩大夫加入了加拿大gcd,成为了一名反法西斯战士。
他带领着医疗队远赴加拿大,挽救了许多伤兵的生命。
后来,他听闻倭寇侵略华夏,1937年12月,他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,并主动请求组建了一个医疗队前往华夏北部,得到批准后,他带着足够的装备和好几个医疗队的药品、医疗器材,历经艰辛才抵达延安。”
听到这里,嬴政原本紧绷的小脸渐渐舒缓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
天幕下的各朝各代,此刻都陷入了沉默。
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洋人,竟然愿意在华夏遭受侵略、最艰难困苦的时候,不远万里,带着医疗物资前来支援?这无疑是一个仁善之人。
他们十分清楚当时华夏的情况,在那样的情况下,这名大夫愿意如此驰援华夏,这份情谊,让他们心中感到莫名的感动。
[这……这洋人,不,这白大夫,竟然愿意来帮咱们?]
[这白求恩大夫,是个好人啊!
]
[他为何要来?与咱们素不相识啊!
]
[这份心意,实属难得。
]
旁边的李今越买完奶茶回来,见两人正在低声交谈,也没有打扰,只是将奶茶递给林幼微和嬴政,然后自己拿着一杯,在一旁安静地听着。
“在抵达延安后,”
林幼微继续说道,“白大夫得到了十分热烈的欢迎,他是在抗战爆发后第一个抵达延安的外国医生。
而他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,在后方,白求恩大夫讲授战场救治技术,拉起了一支支医疗队,教授当时难度最高的输血技术,更是设计了专门为野战手术而生的桥型木架。
他还一手在华北建立了许多战地医院,这些无疑救助了许多战士的生命。”
林幼微停顿了一下,眼中流露出敬佩之色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