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来六家的族人集合起来凑钱建桥,全村共建了六条桥分别以六家的姓氏命名。
秦朝建立后官府前来为村子立户帖,便为村子定名“六家桥”
。
六家桥村虽算不得什么文化底蕴丰厚的村子,但秦朝建立后为安抚流民也有将此处荒地作为分发农田的地方,故而外来的人较多,发展至此已经有四十二户人家。
夏家作为村中六大姓氏之一的家族,族人自然多,而迟迟不肯分家的夏老翁家更是村中的大家。
夏家有瓦房五间、草房三间,瓦房稍显老旧,看起来有些年头了,而草房则分布在瓦房的附近,在这些房屋之间是一大片空地,养着一些鸡鸭,还有一小块菜地。
虽然外在看起来不如张鹤的宅邸,但论面积绝对比她的二进院要大。
张鹤到夏家的时候,夏家的男人都在地里干活,只有一个老人在门前的一棵槐树下乘凉。
老人的两鬓已经发白,头发有些稀松,而老人斑和皱纹在他的脸上、手上都已经出现,可见的确上了年纪。
他躺在一张破旧的藤摇椅上,阖眼不知熟睡或清醒。
夏崔氏看见他便喊了一声:“家翁。”
老人鼻孔“嗯”
了一声,显然没有睡着,不过他也听出是谁人的声音而傲慢地不予理会。
夏崔氏仿佛已经习惯了,倒是夏纪娘也开口唤了一声:“阿翁。”
老人才睁开眼睛来,波澜不惊地说道,“大娘可知道回来了!”
夏纪娘在夏老翁这一脉的孙女辈中排第一,所以夏家的人都唤她“大娘”
。
夏老翁语气不善让张鹤蹙眉,夏纪娘也是习以为常,他对长子一房都有些苛刻,对于她到李大娘家去而不留在家中自然感到不满。
夏纪娘回来了,他自然要显露一下家长的威严。
夏老翁睁开眼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跟在夏崔氏母女后面的张鹤,那一头雄壮的黑牛倒是能吸引他的注意。
再粗略地打量张鹤一番,他在她的身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,便是觉得她比一般的男人要娇柔些。
“这是送大娘回来的人,过来讨碗水喝。”
夏崔氏介绍张鹤道。
“老人家你好,我叫张鹤,清河村人。”
张鹤有些紧张地上前,毕竟对方是夏纪娘的祖父,而在她的面前又是一位老人。
即便不喜欢他对夏纪娘的态度,可面对一位老人时她仍旧会有该有的礼貌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