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斯·克虏伯踏过满是弹坑的土路时,皮鞋上沾满了华北特有的黄褐色泥浆。
他皱了皱眉头,这种泥浆让他想起柏林郊外建筑工地的混凝土混合物——粗糙、顽固,难以清理。
"
施密特,测量结果如何?"
他用德语问道,眼睛却盯着远处山谷中升起的几缕青烟。
随行的日本军官佐藤大尉立刻凑过来翻译。
施密特少校放下望远镜,镜片上反射着四月的阳光:"
根据烟雾颜色和密度判断,那至少是五座十五吨级的炼钢炉,温度应该能达到一千五百摄氏度以上。
"
汉斯微微颔首,灰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。
作为克虏伯公司派来协助日军的首席冶金工程师,他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原始的地炉或者坩埚,而不是这样规模的冶炼设施。
"
不可能。
"
他低声自语,"
八路军怎么可能有这种技术?"
佐藤大尉的佩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:"
汉斯先生,情报显示他们最近生产的枪管钢材质量突飞猛进,甚至...比帝国的还要好。
"
汉斯突然停下脚步。
在他面前的山坡上,散落着一些奇怪的黑色渣滓。
他蹲下身,用随身携带的镊子夹起一小块,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。
"
晶粒结构异常均匀...这是经过精确控温的炉渣。
"
汉斯的眉头越皱越紧,"
但没有任何现代化控温设备的痕迹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"
一阵山风吹过,带来远处金属撞击的清脆声响。
汉斯站起身,拍了拍西装裤上并不存在的灰尘:"
告诉将军,我需要一支特别行动队。
今晚,我要亲自看看这些土八路的炼钢炉。
"
陈长安把最后一块耐火砖砌好时,天已经完全黑了。
月光下,这座由黏土、石英砂和碎瓷片混合砌成的转炉像个笨拙的巨人,静静矗立在兵工厂最隐蔽的山洞里。
"
陈工,歇会儿吧。
"
王铁山递过来一个粗瓷碗,里面是冒着热气的苦荞茶,"
你这都三天没合眼了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