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一,“恩威并施”
。
清朝统治者与&233;ng古贵族结成同盟,建立了“休戚相关”
的稳固的政治联盟,并以满洲贵族为首的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基础,&233;ng古的上层人士、部族领袖必须以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为根本。
为此,清王朝实行了“恩威并施”
、“剿抚并用”
的方针。
太祖努尔哈赤时代,恩威并用,“顺者以德服,逆者以兵临”
。
清太宗皇太极“慑之以兵,怀之以德”
。
至高宗乾隆帝时,仍强调“驾驭外藩若一味姑息,伊等必至骄肆,自当恩威并用”
。
随着时代的变化,清朝统治者时而偏于“怀之以德”
,时而又“以威慑之”
,侧重点不一,但其“恩威并施”
的统治方针没有根本改变。
其二,“因俗而治”
。
“修其教不易其俗,齐其政不易其宜”
古奉行不渝的治理方针,也是对边疆少数民族统治的基本原则。
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,浩瀚无垠的草原,多变的气候,漂泊不定的生活,造就锤炼了他们豪爽大义、百折不挠、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,同时也形成了桀骜不驯、难以羁縻的民族x&236;ng格。
更新本书最新章节)如卫拉特&233;ng古贵族藐视清王朝的统治,雄踞西北一隅,曾经与清王朝对峙百余年。
清政fu还通过实行盟旗制度以加强对&233;ng古地区的控制。
是八旗制度和&233;ng古族原有的社会组织“鄂拓克”
和“爱马克”
相结合的产物。
旗,在漠北喀尔喀设4盟86旗,在漠西&233;ng古设8盟62旗青海&233;ng古和阿拉善不设盟。
盟旗制度下的盟,主要是指会盟制度,每盟设盟长一人,办理会盟事(),盟长由本盟内各旗札萨克选任,报理藩院请旨简放,由理藩院颁给印信。
一级行政机构,只是实行对各旗的监督,所以不设办理盟()的衙&233;n。
盟长是理藩院和&233;ng古各旗札萨克的中间环节,系承上启下的官员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